-
-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曙光西里甲5號院19號樓
- 電話:010-58356984
- 郵編:100028
- 傳真:010-58356979
9月2日,航空工業在北京召開科技創新大會。
大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航空工業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顧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航空科技創新的跨越實踐和寶貴經驗,部署推進航空工業黨組“創新決定30條”和未來五年科技創新重點任務,動員鼓舞廣大干部員工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工作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力支撐建軍百年、建國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
來自國家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人社部、國資委、國防科工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科技委、陸軍、海軍、空軍,中國航發、中國商飛,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嘉賓出席大會。
航空工業黨組書記、董事長譚瑞松出席會議并作動員講話;黨組副書記、總經理郝照平代表航空工業黨組作了題為《勠力同心 領先創新 打造支撐建軍百年、建國百年奮斗目標的航空科技戰略力量》(以下簡稱《報告》)的大會報告;黨組副書記李清堂傳達了上級機關對本次大會的批示與賀信,宣讀了航空工業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科技創新先鋒、科技創新卓越團隊和科技創新示范引領團隊表彰決定;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任玉琨,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洪蛟、何勝強,航空工業董事、院士、總助級高管參加會議。會議由航空工業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張民生主持。
《報告》指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黨政機關的指導支持下,在各行各業科技力量的協同推動下,航空工業廣大干部職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大無畏的創新意志、求實效的創新精神、強競爭的創新活力、深協同的創新文化,緊盯戰略目標,勇探創新前沿,以五個努力跨越、四個奮力實現履行了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使新時代航空科技事業再上層樓,航空工業攀上一個個發展高峰。
《報告》強調,面向百年奮斗目標,航空科技創新肩負著履行新時代強軍使命,支撐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履行新時代強國使命,支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履行新時代強企使命,支撐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歷史使命,使命光榮、挑戰空前。下一步,航空科技創新任務重點將聚焦新裝備,以航空科技與裝備支撐建軍百年奮斗目標;聚焦新跨代,發展先進工業產業能力,以數智融合、多鏈主導的世界一流企業支撐建國百年奮斗目標;聚焦新超越,打造航空科技國家戰略力量,以科技優勢掌握大國競爭戰略主動權。
譚瑞松在《搶抓機遇 乘勢而上大展宏圖 構筑航空科技創新發展的美好未來》的動員講話中指出,航空工業是高科技產業,是國家工業基礎、科技水平、綜合國力、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和綜合體現。因此,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既是航空工業履行強軍首責、承擔央企使命的迫切需要,也是航空工業促進轉型升級、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迫切需要,還是航空工業實現科技引領、落實集團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
譚瑞松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精準定位、把握規律,始終瞄準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構建領先創新力、推動“創新決定30條”實施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加強黨的領導這個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實現自立自強這個基本原則,堅決錨定主責主業這個戰略中心,聚焦解決“卡脖子”這個核心關鍵。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全面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航空工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年”。譚瑞松要求,必須深化落實“創新決定30條”,持續推動航空工業科技創新工作開創新局面,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責任落實;二要健全工作體系,深化體制機制變革;三要堅持強軍首責,有力支撐裝備發展;四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五要營造良好氛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面向建軍百年、建國百年奮斗目標,凝聚科技創新力量,構筑航空科技創新發展的美好未來,為加快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顧誦芬以視頻形式寄語青年航空科技工作者,勉勵大家沉下心、鉚足勁,不計較成敗,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鉆研關鍵核心技術,緊握創新發展主動權。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總師鄧景輝、成飛副總經理隋少春、沈飛王剛分別作為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骨干和優秀技能人才代表發言。
大會發布了航空工業科技全周期創新行動、航空工業重大科技專項行動、航空工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行動、航空工業英才行動、航空工業科技創新和工業制造評價行動等五大創新行動,播放了新時代航空科技與裝備創新成果聲像片《惟創新者強》。
根據當前全國疫情形勢,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大會采用“主會場+視頻分會場”的形式召開。航空工業總部各部門及在京單位有關領導、科技人員和獲獎人員代表等在主會場參加會議;相關直屬單位和成員單位有關領導、型號總師、專家,有關部門負責人、獲獎人員代表、青年科技代表等在視頻分會場參加會議。